柯大宜電子報 第35期

  春天後母心,乍暖還冷,猶請大夥們多注意身體保健。特別在每年的三、四月間是全國學生音樂比賽及鄉土歌謠比賽的決戰時刻,值此盛會,音樂人更需保盈持泰。尤其從前一年十一月底至十二月的初賽,一路過關斬將至此,各區代表隊伍無不卯足了勁,全力以赴,在此也預祝進入決賽者,都能夠獲得最佳成績。

  十一月下旬初賽一直是老師與時間的拉鋸爭奪戰,短短二個月的組訓,準備二首樂曲,一是匆促成軍,一是長年計畫。是故,參加音樂比賽好與不好?難以界定。對於袖珍型學校可是全民皆兵;大型學校則有候補兵員及淘汰的機制,長期訓練者多,甚或邀請專家入校協助。此時,藉由參加音樂比賽,老師得以審視平日教學不盡周全的地方,幫助老師了解孩子在個別之外的合作能力。老師在時間匆促未了解孩子音樂能力下,選了自認為團員可以表演的曲目,開始練習才發現,「基本功如此不足,音樂基本能力…,談不上合奏/合唱」,這種為成績,選了不適切程度的樂曲,囫圇吞棗的演奏狀況時有所聞,且年年不斷重演。

  比賽的初衷在於如何給孩子們,一個積極的練習態度,及適切的觀摩展演舞台;音樂比賽同時也提供老師一個審視長期計劃性音樂教學的重要契機。不是一個主題、一個學期、一學年,而是四年、甚至六年的音樂課程設計。不論是進入或不進入樂團、合唱團,我們都應該為孩子預備好音樂的基本能力。音樂課的生動有趣,是不容置喙,然而甚多教授方式流於刻板形式化,讓四年的課程學習變成一件苦差事,實則應該讓音樂成為孩子的生活糧食,喜也唱、憂也唱。

  學校既然規定每年必須參加音樂競賽,而在目標明確之前提下;經常為了爭取亮眼成績,總是不擇手段。似乎只有亮麗的名次,學校才予以支持,才是認真練習的成績,沒得好名次就得不到學校的支持,讓音樂教育工作者灰心。那麼現實條件既然不可改,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老師們不妨從平日課程的良性改變著手,以利比賽成績表現。客觀方法應是商請全校音樂老師確立學習能力指標,策劃教學內容,方才足以彌補參賽時的音樂基本能力不足之憾。漸進加強節奏、音感訓練,逐步再加上和聲堆疊練習。訓練足以應付短時間成軍的合唱團,可逕上戰場,正面迎向挑戰,創造合唱領域的常勝軍。至於樂團若有扎實的音樂基本能力為基石,得勝更是必然。

  音樂老師在課程整合上常見的困擾,是歌曲來源少,教學新資訊取得不易,我們學會向來樂於分享資源,提供指導教師經驗增強的研習管道,三月、四月南、北的澳州柯大宜學習經驗分享,六月底的合唱團組訓研習,正是為有心在合唱音樂教育奉獻與發展的教師們,提供了一個絕佳的進修機會。

理事長 姚玉娟
購物車

登入

登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