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大宜教學法

● 教育精神

音樂乃上天賜予人類之恩物,為全人類所共有。

  人人都應該有接受音樂教育的權力和義務,成為具有讀、寫能力和思想音樂的音樂文明人。「無音樂素養者無以為完全人」。民謠是音樂的母語,人類生活的遺產,應當作為音樂教育的基本素材,從民謠為出發點,認識音樂的要素,進而走向更為豐富寬廣的音樂世界。歌唱是最自然的樂器,透過人聲可以抒發至誠深刻的情感,表現豐富的音樂性。懂得如何唱歌的人必定能夠運用樂器 ”唱”出美的音樂。

  歌唱教學宜採無伴奏,讓學習者不依賴樂器的伴隨而能獨立地從範唱者的歌聲中聆聽到歌曲單純的美,進而辨別、內化、記憶而後吟唱,這是建立音感的最佳途徑,更是培養音樂能力重要的第一步。

  唯有好的音樂才配作為教材。柯大宜說:「稚子的心是具純潔無暇的。撒下好種結出良善的果子,撒下壞種可能毒害靈命終生」。又說:「打開人們的耳朵和心靈去接受精緻藝術化的古典音樂是一件偉大的事業」本國民謠、外國民謠、名家創作曲、歷久不衰的古典經品都是好音樂的來源。柯大宜以其作曲家的專長不斷為兒童寫作好的音樂,並常常呼籲:「沒有人可以自命偉大而不屑為兒童創作,相反的,應當拿出最好的作品給他們」。

音樂教育的目標是建立每一個人全備的音樂素養,那就是:敏銳的耳朵、豐富的音樂知識、敏感的心和靈活的技能。

音樂教育的傳承是代代相傳,點滴累積的。音樂教育的起步應當”及早”開始,學習過程按部就班,循序漸進,毫無捷徑可言。

音樂應該成為學校正式課程的一環,國民學校音樂教育的正常化才能真正地讓音樂從少數人的特權教育回到全民的平等教育。

● 工具及法則

教學工具

一、手號
源自於英國人柯文 (John Curween,1816-1880) 為歌唱教學所設計的教學工具。手號是以視覺表徵來表現音的高低關係,讓學習者藉由動作的提示理解高低音抽象概念。手號形狀的設計也有提示各音在調性中的意義。例如:手號 do(拳頭),ti(上揚),fa(下傾)分別表示了主音以及音向上,向下解決的特性。

二、首調唱名
這是一套”移動Do ”的唱名系統,讓學習者藉由動作的提示理解高低音抽象概念,唱名 do re mi fa sol la ti do 目的為增進視唱效果,由英國人葛洛薇 (Sarah A.Glover) 所創,後由柯文發揚光大。藉由首調唱名建立各音之間的音程感,認識音的功能和彼此的關係,也更能夠接續對音程、和弦、合聲的理解和運用。

三、節奏唱名
源自於法國音樂家及教師 Emlie-Joseph Cheve ,目的是幫助初學者感應節奏時值。當能夠正確掌握時值之後就逐漸減少使用。

教學法則

● 準備階段
從聽、唱、律動、遊戲等活動經驗音樂的樂趣並敏銳地感覺音樂在節奏、旋律、和聲等各方面的變化。
● 認知階段
運用所知的曲目引導以聽覺去比較、發現音樂元素,再輔以視覺的表徵進一步理解,然後展現元素的名稱或符號,使得聲音、名稱及符號連貫為一體。
● 複習應用階級
以各種不同的方式將所學的樂理知識複習演練,加強理解與感受,更進一步能靈活運用。
購物車

登入

登入成功